2021-01-21|撰文者:藝術銀行Art Bank Taiwan/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10年1月19日、20日辦理兩場青年藝術家座談會,邀請20位45歲以下兼具多元平權、專職創作或斜槓多重職業身份的藝術家與國美館梁永斐館長,以及各業務單位組長對談。
1月20日藝術家座談會合影(中間為國美館館長)。圖/藝術銀行提供
座談會期間,許多藝術家表達藝術銀行購藏作品,對他們長遠創作動力有極大的支持。同時也對國美館與藝術家保持合作和對話關係表達肯定。不少藝術家表示除了透過競賽獎金與購藏支持,更期待有機會參加指標性的國內外展覽,累積個人資歷,並透過更多元的推廣管道提升大眾對當代藝術創作的認識,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新媒體藝術家談及隨著創作方式與媒材日新月異,新媒藝術尚不易被大眾所理解,市場面較不受藏家青睞,期待透過國美館的教育推廣,拓展大眾對新媒藝術的理解,提升藏家意願。其中與會的聽障藝術家表達目前身心障礙的藝術家,對於獲取獎助相關資訊不甚便利,希望未來館方的資訊推廣平台能更友善,並積極與相關協會或團體接觸推廣,讓更多藝術家能參與其中。也有藝術家分享,近年因疫情關係,除了實體展覽之外,國美館也努力發展線上資源及發表平台,讓藝術家有更多元的露出管道,也期許國美館未來在這方面能多著力。
座談會現場館長回應藝術家提問。圖/藝術銀行提供
座談會現場國美館研究組蔡昭儀組長回應藝術家觀點。圖/藝術銀行提供
藝術家也點出有時因受限於社會對專職藝術家無穩定收入的既定印象,在政府的金融資源方面,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同時,商業市場與個人創作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一直是藝術家的重要課題,希望在公部門的支援系統下,有更多獨立創作與多元展出機會。對此,館方也思考美術館與藝術銀行如何在展覽或作品購藏之後,能與藝術家有更長遠深化的連結,成為創作生涯上強而有力的後盾。例如協尋彙整駐村、國外交流計畫、工作室申請等獎補助資訊,以及藝術銀行在作品租賃之外,可以協助藝術家與租賃企業有進一步的交流等等。國美館研究組蔡昭儀組長與典藏組薛燕玲組長也分享,美術館的典藏與各項申請計畫,皆以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創作的動力為初衷,同時展覽的規劃與呈現方式也隨著當代藝術發展的變化不斷調整創新,希望能更全面的呈現每位參展藝術家們的創作,因此也期待藝術家們能繼續積極參與,才能互惠創造更精采的成果。
藝術家林瑋瑄透過手語表達觀點。圖/藝術銀行提供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除了感謝藝術家對美術館與藝術銀行的肯定,對於座談會藝術家的聲音,會謹記於心,未來將思考規畫如何使美術館提供更完善的策略來支持藝術家,同時加強美術館與藝術銀行的典藏資訊整合與公開,讓各縣市政府與民間收藏機構能共享訊息,助益藝術家曝光。同時也會積極響應文化部提倡的文化平權、藝術近用政策,提供更多元的無障礙宣傳。另一方面也思考藝術銀行營運第10年時,可規劃階段性的整合回顧與展覽,讓購藏藝術家回娘家與大眾交流,了解藝術銀行的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同時,館長也特別提醒青年藝術家在創作職涯中不能輕忽法律知識,如有任何需要的協助,文化部可提供相關諮詢。
梁館長說「青年藝術家是國家的未來,對時代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如果面對不夠健全的職涯環境或是缺乏發展機會,可能迫使屈於現實而放棄創作。」他表示此次座談正是以如何扶植青年藝術家創造共好,了解他們的現況,傾聽他們的需求為初衷,未來將以「無圍牆的美術館」為理念,強化異業結盟、多元連結的重要。在未來研擬各項典藏、研究與展覽推廣計畫時能與時俱進,契合青年藝術家的發展需求,開創扶植青年藝術家的多元平台,打造良善且健全的創作環境和支援系統。
● 與會藝術家(按姓名筆畫排序):王聖文、江基名、李佩姍、林瑋萱、洪瑄、倪又安、高義勝、張徐展、郭佩奇、游雅蘭、程仁珮、黃至正、黃建樺、廖堉安、劉美怡、蕭雅心、賴珮瑜、謝怡如、蘇子涵、蘇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