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

img ]

因應數位潮流,各個銀行紛紛推出數位帳戶,除了高利率活存吸引小資族外,善用數位帳戶換匯、跨轉、跨提優惠及理財,也能為自己的資本創造更多的收益價值。

一般來說,數位帳戶在經營成本上會比傳統銀行來的低,因此銀行提供給數位銀行帳戶的優惠也會比較好,加上開戶流程只需要透過網路傳輸個人資料,不需要再至分行排隊等候,讓忙於工作的現代人更能利用零碎的時間處理帳戶,因此相當吸引小資族開戶。

推薦

傳統銀行的活存利率會比較低,如台新銀行活期儲蓄存款告牌利率為0.04%,而在數位銀行中,台新richart活存利率最高1.2%、永豐大戶Dahow數位帳戶則是最高1.1%、第一銀行ileo數位帳戶為1.2%、遠東 Bankee最高2.6%、聯邦 New New Bank為2%,皆比現今告牌利率來得高。

而過去傳統帳戶作為證券交割戶使用時,利率會比一般存款帳戶的利率還來得低,以永豐證券活期儲蓄存款來看,利率僅0.01%,但數位帳戶作為交割戶使用也能同時保有優惠利率的優勢,如永豐大戶作為證券交割戶使用,若是在證券扣款後的存款餘額仍在10萬到50萬之內,利率依然享有1.1%的優惠。

第一銀行iLEO數位帳戶與湊伙合作打造以小額團購方式參與海內外債券投資的平台,該合作為金管會核准的第八件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案「債券團購平台」,就是要讓小資族能用100元台幣或10美元就能集資團購買債券,打破債券投資高門檻刻板印象。

除了活存利率、交割戶等吸睛外,大多數的數位帳戶也會依照外幣別的不同提供減分的優惠,以永豐大戶為例,換匯減分美元1.5分、港幣0.9分、歐元6分、日幣0.06分、人民幣0.63分,銀行提供減分優惠,同時有外幣定存的高利優惠,像是永豐大戶美元定存7天期最低金額1,000元年利率達7%、人民幣定存7天期最低金額5,000元年利率達9.5%。

另外跨行轉帳與跨行提款的手續費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小資族可以善用數位帳戶提供的跨轉、跨提免手續費的優惠,尤其數位帳戶提供的免費優惠會比較多有的甚至數十次,若是有大量跨轉帳、跨提需求的小資族,就能善用數位帳戶的優惠省下手續費。

小資族利用數位帳戶提供的優惠優勢,打造屬於自己的理財模式,更能創造出額外的價值。

LINE Pay Money 連結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消費任一筆享 LINE Pay Money 儲值金 100 元

img ]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銀行股繳出亮麗財報卻下跌 這3點可能是主因

img ]

僅管繳出亮麗的第一季財報,並發表樂觀的財測,但美股銀行股周四 (15 日) 依然下挫,成為標普 500 指數表現最差的類股之一。《Zero Hedge》分析認為,貸款增長緩慢、債券殖利率下滑、銀行股變貴等因素,造成金融股不受青睞。

美股銀行股周四的表現中,美國銀行 (BAC-US) 是最大的輸家之一,收跌 2.86%,花旗銀行 (C-US) 下跌了約 0.5%,抹去了之前的 2.5% 的漲幅。富國銀行 (WFC-US)、摩根大通 (JPM-US)、摩根士丹利 (MS-US) 則歷經盤中下跌之後,尾盤轉為收漲。

《Zero Hedge》分析認為,3 個主要原因造成了銀行股的災情:

一、貸款增長非常緩慢

這在美國銀行尤為明顯,其消費者銀行部門的存款大增 25%,至 9240 億美元,而貸款則下降 8%,至 2910 億美元,這使得美銀的淨利息收入下降 16%,至 102 億美元。

(圖表取自 Zero Hedge)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 Alison Williams 表示,像所有銀行一樣,美國銀行正在等待貸款增長,但這一季表現不佳。

二、債券殖利率呈曲線式下跌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本周下跌了 15 個基點,打擊銀行業的利息收入,並使 KBW 銀行指數整體跌 2.3%。

美債殖利率突然攀高,部分原因在於日本投資者轉賣為買,在 2 月大幅拋售海外債券後,在新財年到來之際,轉為購入美國公債。

(圖表取自 Zero Hedge)

此外,野村證券的量化專家 Masanri Takada 指出,全球宏觀避險基金 CTA 的短期投資者,已經明顯地退出了美債的空頭部位,同時可能轉為多頭。

野村模型顯示,自 1 月份以來,CTA 基金積累的空頭在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約為 1.47% 的水準上達到平衡,因此在近期獲利了結。

三、銀行股長期價值減弱

標普 500 銀行股 12 個月預估本益比為 13,已經從去年的峰值 16 以上回落,但仍高於 11.8 的 5 年平均水準。此外,行業觀察家更喜歡使用的 12 個月遠期股價淨值比 (P/B),已經來到約 1.26,也高於約 1.12 的平均水準。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 Heather Burke 指出,儘管銀行股的價格不像科技股那麼泡沫,但也已經漲多變貴,已經高於市場定價,使得他們即使繳出超水準的獲利,表現仍然令人失望。

Burke 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擴展到整體價值股,在先前表現過熱之後,成為賣出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