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辛普森悖論」:台灣的疫苗「接種後死亡率」真的太高嗎?
]
文:林澤民
台灣的「接種後死亡率」,真的太高嗎?
台灣自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開打以來,接種後死亡率居高不下,令許多民眾擔憂、恐懼,並對台灣使用的AZ疫苗不具信心。
我國衛生福利部一向以「時間順序」不等同於「因果關係」解釋,並主張接種後死亡率並未超過「正常」死亡率。但這不能令人信服。
批評者若以台灣的數據與他國相比,很容易發現台灣的接種後死亡率的確較高。此外,「正常」死亡的長者也不至於伴隨發生那麼多「猝死」情況。即使我們同意,「疫苗是否造成接種者在短期內死亡?」的原因需仰仗解剖遺體始據科學效力,然而,台灣與他國落差甚大的接種死亡率,究竟又該如何解釋呢?
綜觀國際,英國接種後死亡率(0.0019%)只比美國(0.0018%)略高,而且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826)。但是,因爲在英國大多數人施打的是AZ疫苗,而美國尚未給予AZ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因此,若以這兩國的接種後死亡率進行比較,結果似乎顯示,接種AZ疫苗後,並不會比輝瑞、莫得納、嬌生等產牌的疫苗產生更高的接種後死亡。然而,截至今(2021)年6月28日為止,在台灣,接種後死亡率(0.0122%)比英、美高出甚多——甚至是英國的6.6倍、美國的6.9倍。
這是否代表台灣的COVID-19疫苗有問題?施打程序及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程序,會不會也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更進一步的檢討與省思。
台灣比起英、美兩國高出甚多的接種後死亡率,是不是「辛普森悖論」造成的現象?
什麼是「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呢?
在比較國與國之間的差異時,必須進一步分析,在各人口層級是否也存在差異。差異即使存在各國總施打人口之間,也可能不存在於次層級之間,甚至次層級之間的差異會呈現相反方向。這種現象就稱為「辛普森悖論」。辛普森悖論也可以說是「生態學謬誤」(Ecological Fallacy)的一個特例。
「辛普森悖論」最有名的例子,是1973年發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研究生入學性別偏差事件。當時有人以「總體錄取率」認定女性錄取的比例比男性要低甚多,因此提出性別歧視之訴訟。然而若以「科系」來分層檢視,則發現男、女入學比例幾乎一樣,甚至在某些科系,女性錄取率要比男性高出甚多。那為何在總體錄取率上,女性學生會比男性學生少?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原來是因性別差異會使學生傾向採取不同的申請策略,例如:女性申請的系多為較困難的科系,因此被刷下來的可能性較大,造成錄取率較低;而男性申請的系多為較容易的科系,因此被錄取的較多。綜合起來,女性的總體錄取率就會比男性還低。
回到接種後死亡率,到目前為止,台灣疫苗施打的對象大多數是75歲以上長者,而英、美施打對象早已擴及成人民眾。由於接種後死亡者,多為年老長者、特別是有慢性病長者,因此,無庸置疑,台灣的接種後死亡率必然較高。
也就是說,較適合的提問並非「台灣總接種後死亡率是否比其它國家高?」,而應該重新提問,「若以各人口層級來詳細分層比較,台灣的接種後死亡率是否比其它國家高?」會較為恰當。
Photo credit: 林澤民教授
英、美、台長者,接種後死亡率的估計
因英國施打的疫苗種類大多是AZ疫苗,所以英國是比較適合與台灣進行對照的國家。
筆者在網路上無法找到,全英國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的總劑數及接種後死亡的長者人數,但可以找到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蘇格蘭等構成國的相關資料。因此,筆者先算出英國各構成國75歲以上長者的接種後死亡率,再以這些資料估計全英國的數值。(詳細的估計方式及結果,請見圖一及其附註。)
首先,以「構成國佔全英國總劑數比例」乘以「全英國接種後死亡人數」估計「構成國接種後死亡人數」。然後依「構成國各年齡層級的COVID-19死亡人數」資料,計算出各構成國中「75歲以上長者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再以此比例,乘以先前估計的接種後死亡人數,就可以估計出「接種後死亡人數中75歲以上長者的數目」並算出「接種後死亡率」。
依據筆者估計的結果顯示,除了北愛爾蘭的數值(0.0098%)稍高以外,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的接種後死亡率均在0.0088%至0.0089%之間,可說相當齊一。
美國與英國年齡大於75歲者的接種後死亡率幾乎一樣
最後,綜合各構成國的長者施打總劑數、接種後死亡人數,估計出全英國的長者施打總劑數及接種後死亡人數,以此算出全英國長者的接種死亡率為0.0089%。如所預期,英國長者的接種死亡率比總人口死亡率高出甚多,達到將近4.8倍。
筆者同時也估計了美國75歲以上長者的接種後死亡率,其數值與英國幾乎一樣。
根據衛福部COVID-19疫苗統計資料,台灣至今年6月28日為止,累計疫苗接種總劑數為1,964,592劑,其中有525,424劑施打給75歲以上長者。不良事件通報總死亡人數為240件,其中75歲以上長者有186位。全國接種後死亡率0.0122%,75歲以上長者接種後死亡率為0.0354%,幾乎是全國數值的3倍。與英、美的0.0089%相比,台灣的數目將近這個數目的4倍,其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
不宜直接以總體接種後死亡率進行跨國比較
台灣的總體接種後死亡率,的確因接種者多為長者而被拉高,因此不宜直接與他國的總數直接相比。而必須要在同一年齡層級之間相比才有意義。以上粗略的估計顯示:在75歲以上的年齡層級,台灣的接種後死亡率仍然比英國與美國要來得高,但其差異比總數之間的差異要小。「辛普森悖論」尚未造成次層級的差異消失或方向反轉。
這個初步分析的結論並未能讓我們放心。由於筆者能找到的資料並不完全,這結論還有修正的餘地。如果讀者認為筆者引用、估計的數字不夠精確,歡迎提供更精確的數字。
補充說明
本文初稿在筆者個人臉書發出之後,筆者有朋友認為台灣跟歐美各國年齡次層級的死亡率不一樣,因此很難相比。
有一位林醫師甚至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論。林醫師認為歐美去年經過COVID-19病毒的肆虐之後,有慢性病、住安養院的長者大批死亡。疫苗開打之後,接種的長者身體相對較好,因此接種後死亡率低。反觀台灣,畢竟疫情大爆發還不久,病、弱長者因病毒死亡的比例還沒有歐美那麼多就開打疫苗,因此接種後死亡率會比歐美高。這個理論相當不錯,因為它對為何台灣長者接種後死亡率相對較高提出一個理論假說,而不是只說台灣長者死亡率可能與別國不一樣。事實上,疫情在全球爆發前(2018年),英國和台灣的長者死亡率並無明顯的系統性差異,見圖二。
Photo credit: 林澤民教授
任何假說都有待實際資料的檢定。而且即使假說檢定為真,其效應的大小也必須估計。本文的分析,就是提出接種者年齡分布可能影響接種後死亡率的假說,並蒐集了實證資料加以驗證。結果發現年齡的效應雖尚不足以抹除與英、美總體層次的差異或反轉其方向,卻足以把總體的差異從總體層次的6.6至6.9倍降到4倍。剩下的差異,也許可以有其它解釋,但這有待進一步的資料蒐集和統計分析了。
最後,筆者要再次強調:本文的目的並不在於檢驗「疫苗」與「接種後死亡率」的因果關係。前面已經說過,因果關係必須要由遺體解剖來做科學認定。但各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的通報既然包括死亡人數,則各國統計數字的差異便值得研究。如果台灣的數字比外國超出太多,衛福部又無法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那將無法有效消除民眾心中的疑慮、提高接種意願。
參考資料
本文經林澤民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台積電員工薪酬中位數 181 萬元,魏哲家達 233 倍
]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全球員工總體薪酬的中位數約新台幣 181 萬元,總裁魏哲家的薪酬約為中位數 233 倍。
配合公司成長趨勢,台積電去年大幅增加員工招募人數,台灣地區進用7,322名新進員工,全球共進用8,193名新進員工;79.5%為30歲以下年輕族群。
台積電指出,至2020年底,全球員工總數達5萬6,831人,包含3萬8,456名主管人員、專業人員和助理人員,以及1萬8,375名生產線技術人員。
台積電表示,半導體業為知識及技術密集產業,所有主管與專業人員中,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八成以上。工作地點分布,約九成員工位於台灣,另外約一成員工分布於亞洲、北美洲、歐洲等地區。
隨著營收及獲利持續成長,台積電去年員工整體薪資福利費用攀高至約1,408億元,年度人均薪資福利費用增加至248萬元。
台積電表示,去年4月對台灣及海外全體員工進行本薪調整。台灣地區調薪幅度約3%至5%,中國地區約7%~8%,其餘海外地區約3%~5%。
台積電指出,去年新進碩士畢業工程師的平均整體薪酬,包括12個月本薪、2個月年終獎金、現金獎金及酬勞,整體薪酬高於180萬元;直接員工平均整體薪酬則高於100萬元,每月平均收入為台灣基本工資的4倍。
台積電統計,全球員工總體薪酬(不含退休金及福利)中位數約為181萬元,魏哲家與中位數員工總體薪酬約為233:1。
為了維持公司健康的人才移動並確保長期成長需求,台積電認為健康的離職率介於5%~10%,並將此列為長期的管理目標。台積電去年員工離職率為5.3%,符合健康離職率標準。
台積電表示,台灣廠區及子公司采鈺20~64歲人口數,約占台灣同年齡人口比率僅0.33%;然而員工新生兒人數達2,469人,占台灣新生兒數比率1.5 %,為台積電優質福利制度對國內社會帶來的正面效益之一。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全球最好用護照排名出爐!日本蟬聯冠軍、台灣排名第幾?|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
全球居留權和公民身分顧問公司恒理(Henley & Partners)今天公布2021年第3季全球護照指數,日本護照連續第4年榮登好用度冠軍,台灣護照則較上季進步1名,排名第31。
參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獨家數據並經恒理研究團隊分析整理的恒理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dex)顯示,日本以193個免簽國家稱冠,新加坡以192國居次,第3名由南韓與德國以191個免簽國並列,前3名幾乎都由亞洲國家包辦。
台灣護照則以146國免簽待遇,與模里西斯共和國(Mauritius)、聖露西亞(St. Lucia)並列第31名。近年政治上遭逢巨變的香港,目前可獲171國免簽待遇,護照好用度排名第18;澳門護照排名為第32名(145國),僅次於台灣;中國護照則可在78國享受免簽待遇,與納米比亞共和國(Namibia)、蘇利南共和國(Suriname)並列第72名。
除日、韓、星之外,排行榜前10名幾乎都被歐美國家囊括,其中美國與英國以187國免簽並列第7,加拿大與澳洲並列第9。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並未列入各國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而實施的入境禁令,因此排行榜所列的免簽國數量並不一定與目前的實際狀況相符。舉例來說,日本雖擁有193個免簽國,但持有該國護照者現在能前往的國家還不到80個。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