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恩斯出任美駐中大使 中國媒體學者評價趨正面

img ]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1日電)美國前國務次卿勃恩斯將接任懸缺11個月的駐北京大使職務,中國媒體給予他略趨正面的評價。中國學者並認為,勃恩斯出身職業外交官,較能穩健應對中美間亟須管控的議題。

澎湃新聞是最先解讀勃恩斯(Nicholas Burns)接任美國駐北京大使的中國媒體。內容除詳細介紹其學經歷外,並引用外媒報導及訪談,指他「對中國事務非常瞭解」、對拜登(Joe Biden)政府而言是「重振美國外交的理想人選」、「是美國最有經驗和最受尊敬的外交官之一」、「是一個非常外向和有魅力的人」等語。

至於勃恩斯對中國的政策立場,這篇報導引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數家媒體的說法及訪談指出,勃恩斯一方面強調中美關係的競爭性,但同時也對與中國合作保持開放態度。並提到他曾呼籲「在符合美國利益時,與中國進行合作」。

報導還提到,勃恩斯認為,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不是現實選項」,有必要與中國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例如因應氣候變化以及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

不過,這篇報導也不忘強調,勃恩斯主張美國首先須從貿易領域出發向中國施壓,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北約、澳洲、加拿大、韓國和歐盟在內的多方聯盟,從國際貿易規則問題著手。同時要透過與中國競爭,保護印太地區的盟友,維持這一地區自由開放的秩序。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秘書長刁大明表示,與前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相比,在開展業務上,職業外交官出身的伯恩斯應能更為穩健地應對突發事項。而中美關係中盤根錯節的議題很多,若出現必須第一時間回應、管控的議題,職業外交官較能穩健地應對,避免造成更大風險。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刁大明指出,勃恩斯出任美國駐中大使,意味著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制定「跳脫出了雙邊關係的框架」,而放置在全球架構下進行制定,足以凸顯中國事務對美國的重要性。

他指出,勃恩斯對中國政策的表態,與拜登政府的論調基本一致。一方面強調中美關係極其極其重要,對美國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則主張美國應聯合盟友,發揮美國的價值觀力量加以應對,但同時要避免與中國為敵。(編輯:繆宗翰)1100821

中國、立陶宛與台灣爭端:北京召回大使的前前後後

img ]

中國、立陶宛與台灣爭端:北京召回大使的前前後後

2021年8月11日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從立陶宛召回其大使,抗議台灣能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

中國宣佈召回駐歐盟成員國立陶宛(Lithuania)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華大使,以示反對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美國與歐盟聲援立陶宛的決定。

美國國務院星期二(8月10日)譴責北京「報復」維爾紐斯,歐洲聯盟對外行動署認為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當天稍早時候,北京批評維爾紐斯「不顧中方反覆交涉、曉以利害」,「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批評台北「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

立陶宛官員透露,維爾紐斯疏遠北京,親近台北的近因,可追溯至2019年香港「反送中」示威期間在維爾紐斯發生的事件。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 音頻加註文字, 立陶宛堅信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並未違反任何外交協議。

召回大使,北京、維爾紐斯與台北各說了什麼?

這位不具名的發言人說:「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覆交涉、曉以利害,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方正告立方,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和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不可動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紅線不容觸碰。」

「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圖謀在國際上搞分裂活動絶對不會得逞。」

「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北京要求立陶宛也撤回其駐華大使。

「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像立陶宛這樣專與大國交惡的小國,可謂獨一無二。老胡相信,立陶宛終將因為它破壞國際規則的惡行而付出代價。」

立陶宛對中國的決定感到「失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認為,立陶宛自與中國建交以來,一直遵守「一個中國」政策。

瑙塞達總統說:「中國與立陶宛的關係應當建基於互相尊重原則之上,否則對話將變成單邊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中是不能接受的。」

「與此同時,作為主權國家,立陶宛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與文化關係,而不違反我們的國際責任。」

瑙塞達總統希望中國改變主意,又稱與中國發展政治、經濟與文化關係有其前景,但不應該是「單程路」。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作為主權國家,立陶宛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與文化關係。

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勒斯·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台灣譯藍斯柏吉斯)說,維爾紐斯正考慮下一步行動,但強調立陶宛將繼續其既有政策,「因為這不光是在推動立陶宛的政策,也是許多歐洲國家的政策」。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則說,立陶宛是台灣理念相近的友好伙伴,其捍衛國家尊嚴與自由理念的堅定意志令人敬佩,期待透過台立雙方的共同努力,強化兩國友誼,並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貢獻,讓良善的正面力量不斷循環、發揚光大。

台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在Twitter上反駁胡錫進說:「這個『瘋狂的小國』偏是個愛好自由的國家,它只是在做別的歐盟國家早已做過的事情——在台灣開設辦事處。」

「是的,小國可以有勇氣、有原則,比巨人惡霸更受尊重。」

台灣在非邦交國一般如何設立代表機構?

台北目前只有15個邦交國。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台灣目前在72個國家總共設立110個館處,其中57國與台灣沒有邦交關係。

在非邦交國設立的機構一般以「台北」名義設立,例如駐英國台北代表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

7月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宣佈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立陶宛也同時宣佈將於台北設立代表處。歐江安說,台立規劃互設代表機構,主要目的為拓展彼此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互惠互利的合作。

台灣官方中央社指出,台灣上一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已經是18年前的駐斯洛伐克代表處。

2021年2月4日,台灣與南美洲國家圭亞那(Guyana)宣佈互設代表機構,其中台灣駐當地機構稱為「台灣代表處」,但圭亞那在不足24小時後宣佈撤回計劃,台灣外交部稱對方是「因中國施壓片面宣佈終止設處協定」。

外界如何評論北京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我們支持歐洲的伙伴和盟友與台灣發展互惠互利關係,並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行為。」普萊斯說,台灣在公共衛生、高端製造與民主管治等方面領先世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與台灣合作獲益匪淺。

歐盟對中國的決定感到「遺憾」。歐盟對外行動署(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說,歐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政府,但同時歐盟也有興趣與台灣進一步深化關係,因此歐盟在台北設有歐洲經貿辦事處。

馬斯拉里說,雖然當前事件是中國和立陶宛的雙邊問題,但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也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歐中整體關係, 歐盟將密切關注事件發展。

維爾紐斯與北京交惡是否有跡可循?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2019年8月,立陶宛民眾在「波羅的海之路」30週年之際集會聲援香港。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經常與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一同被稱呼為波羅的海國家(Baltic states)。

立陶宛二次大戰之後被蘇聯併吞,1991年蘇聯瓦解後再次獨立,逐漸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並在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

立陶宛在併入蘇聯前並未與中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但在1932年11月,時任立陶宛總統安塔納斯·斯梅托納(Antanas Smetona)曾向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遞交國書。1991年9月1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同立陶宛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卡特庫斯簽署建交公報。

到同年12月,立陶宛聖地十字架山(Kryžių kalnas;英語Hill of Crosses)有寫上了聲援香港字句的十字架疑似被親北京政府人士破壞。阿多梅納斯說,這更讓立陶宛社會反思北京的影響力。維爾紐斯從此相信北京隨時可能利用經濟實力在政治上施壓,決定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展開多元化的貿易布局。

2021年5月,立陶宛正式宣佈退出中國的「17+1」集團,外長蘭茨貝吉斯當時批評這個由中國發起的與中歐和東歐國家跨區域的合作機制製造分化,呼籲其他歐盟國家跟進退出。阿多梅納斯說,這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

阿多梅納斯對《世界報》說:「立陶宛是一個小國家,靠法律和民主才能繼續存在,我們反抗北京對民主和法律的傷害。」

立陶宛與台灣漸行漸近還有其他原因嗎?

阿多梅納斯又以「地緣政治龐然大物」來暗示俄羅斯,指出立陶宛今天仍與俄羅斯為鄰,因此很能體會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處境。

阿多梅納斯說:「立陶宛關心台灣和世界各地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因為立陶宛的重生之路就是一條捍衛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道路。」

「我們將在現有國際責任之下,盡一切可能協助台灣更加緊密地融入國際秩序及法律體系,運用一切可行方法促使台灣取得各國際組織的會員或觀察員地位。本屆政府已承諾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並尋求機會互設代表處。」

2020年4月,台灣民進黨政府向立陶宛捐贈台灣制醫療等級口罩10萬片台灣捐贈的醫療口罩,時任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在Twitter上以繁體中文表達感謝,獲得台灣民眾一致好評。

同年,立陶宛曾表示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當時就引起北京的抗議。

陸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分析指:高級別官員互訪無法展開

img ]

中國大陸10日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理由是立陶宛「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一名不具名的中國大陸前駐歐洲國家大使表示,目前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意味著兩國外交關係已經降級,高級別官員的訪問活動基本無法再開展。

據新京報報導,這一名不具名的中國大陸前駐歐洲國家大使同時也說,駐當地的大使館也不會完全暫停所有活動,一些基礎的領事工作仍會繼續開展,由仍在那裡的臨時代辦領導。

對於與立陶宛外交關係的惡化是否會影響到中國大陸與歐盟的關係?這名中國大陸前駐歐洲國家大使表示,這對中歐關係的影響十分有限,因為立陶宛是一個小國,人口只有幾百萬。

他認為,不良的影響可能在於,它給歐盟國家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在台灣問題上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立陶宛近期的行為嚴重違背了中國大陸外交的慣例,這是中方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