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立陶宛代表處將設立 吳釗燮:歐洲首個以台灣為名外館[影]

img ]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台北20日電)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宣布,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立陶宛和中國有邦交關係,因此這也將是台灣在中國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吳釗燮上午於線上記者會說明,台灣駐非洲國家索馬利蘭的代表處是首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則是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更能讓歐洲了解我們代表2300萬的台灣人,意義非常重大」。

對於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具體設立時間表,吳釗燮說,外交部將就設處的有關人員及經費等規畫報請行政院核定,目前也在尋覓合適的辦公處所。相關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盼能儘早完成。代表處開始運作後,將與國人分享佳音。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Armonaitė)曾透露,預計今年10月或11月在台灣成立辦事處,媒體關切設處時程。吳釗燮指出,立陶宛來台設處涉及立國國內法律程序。未來將在立陶宛同意,且時機成熟下,向外界說明相關進展。

至於未來是否推動其他歐洲國家館處也比照駐立陶宛新館,以台灣為名。吳釗燮說,目前沒有推動駐歐各館處改名的計畫,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後,外交部主要的工作是推動雙邊經貿、文化、教育及觀光等關係。

南美洲國家蓋亞那今年2月因中國施壓,片面終止台灣在當地設立「台灣辦公室」的協議,外界關切台灣及立陶宛是否也就台灣在立國設處簽署相關協定。吳釗燮說,拓展外交關係方面,每個案例都有獨特性,但成敗的關鍵在於雙邊是否達成共識,形式是其次。台灣依循台灣及立陶宛相關法律步驟,進行在立國設處的協商。

外交部於記者會後發布新聞稿指出,立陶宛始終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與台灣是理念相近的友好夥伴,例如立陶宛連續兩年超過半數國會議員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外交部說,近期立陶宛更主動宣布捐贈台灣2萬劑疫苗,展現對台灣的真誠友誼。台灣與立陶宛均身處捍衛民主自由體制的戰略前線,透過共享價值的緊密連結,兩國人民將持續攜手共同努力,發揮正面良善力量,為世界和平、穩定及繁榮做出貢獻。(編輯:蘇龍麒)1100720

在中國邦交國創首例!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館 AIT:所有國家應有與台灣拓展合作的自由-風傳媒

img ]

隨著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與我國關係持續升溫,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宣布,將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首個在中國邦交國、全球第2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不過也表明尚無在歐洲各國推動駐處改名的計畫。

【熱銷蔬菜箱補貨!】 嚴選5大類12種品項蔬菜產地直送到家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布聲明強調:「美國肯定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協議,所有國家都應享有與台灣締結更緊密關係,以及拓展合作的自由…… 我們與朋友及盟友站在一起,共同在全球促進我們共享的繁榮、安全和價值。」

第2個台灣為名外館

我國駐外館處名稱過去均以「台北」為名,2020年7月1日宣布與非洲之角國家索馬利蘭互設外館,成為第1個以「台灣」為名的外館,即將在立陶宛開設的代表處則是第2個,但是在歐洲,且是中國邦交國創下先例。

We’re proud to announce the planned establishment of 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The facility represents real progress i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 success of efforts to deepen & expand #Taiwan’s ties with countries in the #EU & throughout #Europe. pic.twitter.com/Jg0u1qqNEi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 (@MOFA_Taiwan) July 20, 2021

對於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的英文名稱用法,吳釗燮解釋,這是參照部分駐台外館用法,並獲立陶宛同意。澳洲、加拿大、法國、英國等駐台外交代表機構英文名都採用形容詞。

民主國家加強合作

「立陶宛和台灣有相似歷史及地緣政治挑戰」,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莫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稱,「推動互相設館不僅創造雙方經貿關係新篇章,同時發出民主國家應加強合作的明確訊息」。

丹麥國際研究所(DIIS)外交研究員拉森(Jessica Larsen)日前告訴《南華早報》,由於波羅的海國家不仰賴中國進出口貿易,反而「有點槓桿能力」,「加上鄰國俄羅斯的壓迫歷史,為民主和人權發聲是當務之急」。

中國難報復立陶宛

《南華早報》指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3個波羅的海國家中,立陶宛從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2%,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來自中國的FDI則占各自GDP約3.6%及3.3%。

Unlike Asian countries, Europe’s Baltic states are not reliant on China for trade, meaning they ‘have little to lose’ by prioritising universal rights and freedom https://t.co/GaWCApEVyB By @mariasiow — SCMP Asia (@SCMPAsia) July 17, 2021

羅馬尼亞亞太研究所(RISAP)副所長布林札(Andreea Brinza)直言,正因立陶宛經貿不依靠中國,中國無法以經濟制裁來報復立陶宛,「立陶宛政府毫無損失」。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報復很有限。

波羅的海國家未有對等利益

「因小事件而過度反應影響相對溫和的措施,會促使其他正在觀望的盟友疏遠」,宋文笛向《南華早報》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的任何制裁,都會影響自身「可愛」形象,甚至帶來與歐盟敵對的風險。

拉森說,中國與波羅的海國家做生意很容易,因為是歐盟單一市場,「但對波羅的海國家而言…… 他們覺得中國太超過,不是對等夥伴,應該要有多元利益和夥伴關係成長,可是目前中國無法給予這些」。

此外,拉脫維亞里加史特拉丁希大學(Rīga Stradiņš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伯茲納-賽倫科娃(Una Berzina-Cerenkova)稱,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會維持與台灣的現有關係,程度不會超過歐盟官方立場。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立陶宛與台灣自由之鍊終連線 謝志偉:德國也立逃晚

img ]

1989年8月23日,200萬人手牽手,連起一條長達近700公里的人鍊,通過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促成日後蘇聯不得不承認3國獨立。 圖:翻攝自維基網站/Kusurija作品

[新頭殼newtalk] 外交部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我駐德代表謝志偉21日在臉書分享,此事件引起德國重量級媒體重視,而他最深刻感受是,整個歐洲對台灣的認知已經深化到「護民主、保自由,值得支持」的地步,因為連德國遇中國共產黨也開始「立逃晚」了。他強調台灣「立國」精神在於「一路走來,死忠如一」,希望有朝一日能當台灣駐聯合國第一任大使。

謝志偉回憶2003年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客座研究期間,接觸到1位立陶宛的學者,雙方聊到1989年8月,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等3國,以200萬人手牽手組成長度將近700公里的「自由之鍊」,昭告天下他們擺脫蘇聯枷鎖、追求獨立自由的堅強決心。

他當時向該名學者解釋,立陶宛脫離蘇聯共產黨政權後,「立陶宛」對台灣人來說,就是「立逃晚」:「碰到共產黨,『立』刻『逃』都嫌太『晚』」。」

隔年的2004年,陳水扁爭取總統連任成功,當年「228牽手護台灣」運動,也有大約200萬人組成500公里的自由之鍊,力抗中國的飛彈威脅,謝志偉表示,經過了十七、八年,「兩條遙隔超過一萬公里之遠的自由之鍊,終於接上了線」。

謝志偉指出,這次他2度派駐德國,近5年來最深刻的感受是,不止德國,整個歐洲對台灣的認知已從「作皮鞋、賣電腦,值得購買」深化到「護民主、保自由,值得支持」的地步了。這時候台灣需要耐心,願望要實現,只有一個可能:和當初立陶宛的人民一樣,台灣的「立國」精神就在於以「一路走來,死忠如一」的意志和行動,捍衛我們的家園。

常被德國朋友問到未來的規劃,謝志偉都回說:「我等著有一天能當台灣駐聯合國第一任大使!」他相信願望一定實現,大使是不是他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TAIWAN)會有駐聯合國的大使,而且有能力提供各國需要的物資,例如類似「高端疫苗」的確高科技產品。

德國學術科技部部長卡麗切克(Karliczek)曾表示,德國需要更多獨立的中國專家,不能受制於中國孔子學院。謝志偉笑稱,這應該也可歸類在德國「立逃晚」的案例。

更多新頭殼報導

中駐韓大使投書批評韓總統候選人 冏被召見當面警告

中颱烟花恐擦邊北台灣今午拉警報 高屏大雨落袜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