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砍台灣消金信用卡業務 財經網美分析「聰明的決定」

img ]

花旗集團今(15)晚無預警宣布將退出13個國家消金市場包含台灣,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證實,花旗銀要出售消費金融業務只留企業金融業務,消息一出嚇壞一堆卡友。財經網美胡采蘋則分析「我覺得是很聰明的決定」。

胡采蘋於個人臉書「Emmy追劇時間」發文,花旗銀行宣布關閉13個國家的消費金融業務,包括他們其實做得相當不錯的台灣,還有澳洲、巴林、中國、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主要是砍掉信用卡、信用貸款和房貸業務」。

胡采蘋分析金融業市場,「其實外商銀行的規模去做貸款,是放不過本國銀行的,本來這些業務外商銀行也做不大」,不過,當民眾付款的工具變多,自從第三方支付出現在手機上,越來越方便之下,信用卡受到衝擊,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互提祭出超殺優惠,甚至吸引許多實業公司帶著雄厚資金來玩,導致這些穩定的舊業務面臨毛利下滑、餘額下滑問題,「到底要不要投入行銷費用去拼一個老產品,就是很困難的問題了」。

「其實我覺得花旗做的是對的,決策很快,早點停止糾纏,專心攻打財富管理業務」,胡采蘋認為花旗銀的全球外匯部位非常強大,各個分行資源互相支援,在不同國家交易所也能提供各種金融合約,專注投資在財富管理的產品與客戶上,「是很合理的選擇,我覺得還是很聰明的決定」,還安撫正在哀號的台灣花旗卡友們「好了這次真的也不是拋棄台灣市場,正想臭罵某人德不配位的群眾們可以早點洗澡睡覺了」。

目前台灣區花旗銀行表示,還沒有確定的出售時間表,對現行消費金融營運沒有任何變動,也向金管會報告,消金業務部分希望在台灣找新買主。

信用卡與財管兩金雞 「花旗風暴」引爆國銀角力 - 財經

img ]

花旗集團宣布出售13個市場消費金融事業,台灣是其中之一,對於幾乎等同於「外銀」代名詞的花旗,此舉無疑是顆震撼核彈。消金有什麼?存放款、財富管理、信用卡,後兩者是花旗在台灣的金雞母,不管由誰納入麾下,都將掀起一波角力。

先講信用卡。花旗信用卡在花旗台灣前董事長管國霖任內,達到頂峰,最風光的時候幾乎與中國信託平起平坐,可見其市場影響力。雖然近年在台灣,花旗採取的是信用卡產品精簡的策略,但仍握有超過280萬張的流通卡,是台灣第六大發卡行。

誰買下花旗銀的消金業務,在信用卡這塊,都是「吃到會撐」的大補丸。如果中國信託買去了,那就是直接甩開國泰世華,無人能敵了。台新、玉山、台北富邦,誰買了就會擠進兩強,打破目前的緊繃態勢,這在台灣的信用卡圈絕對是大事。

這就更不用說,如果花旗是把消金業務賣給外銀,匯豐、渣打、星展,馬上從信用卡發卡榜的十名外,瞬間擠進前十強,創下進入台灣市場最好的紀錄。講市儈一點,買下花旗過往在台灣50年的成果,瞬間就能讓排名突飛猛進,何止划算而已。

相較於信用卡,財富管理更是金雞母中的金雞母。不需贅述,花旗就是台灣銀行圈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祖師爺,因為花旗帶來的產品、銷售技巧,也讓台灣的銀行從靠利差交易跨進手續費收入的新境界,常年養下來的客戶,含金量可想而知。

花旗此次出售在台消費金融業務,信用卡是面子,財富管理就是裡子了,這些客戶不管落入哪個買家之手,都能讓客戶名單、理專素質、手續費貢獻度鍍金,對於還在積極搶攻私人銀行業務的國銀,更是跳級,也難怪消息一出就引發震撼。

與過往買消金業務比較不同的是,花旗的分行多半與財管業務綁在一起,所以若接手花旗消金業務的新買家,如果在台灣沒分行,或沒太多分行就算了,但如果是分行數算多的國銀,就得面臨取捨壓力,這恐怕不是單純是分行數增減的公式。

總而言之,花旗出售台灣消金業務,等同把50年提煉的精華出售,即便是過往沒有涉足台灣的國外銀行,都可能馬上得到注目,知名度拔地而起。但如果是任何一家國銀接手,各業務市占率都有消長,「花旗風暴」引發的檯面下角力,正要開始。

(中時 )

花旗傳將退出13個消費金融市場包括台灣,台灣信用卡業務將由誰來接手?

img ]

花旗集團週四宣佈,將退出13個國家的消費金融市場,未來會將重點轉向財富管理,而不是在規模較小的地方開展零售銀行業務。

花旗集團將把全球消費銀行業務集中在四個市場:新加坡、香港、倫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但同時,花旗集團將離開包括台灣等11個消費金融市場,「我們不具備競爭所需的規模,」花旗首席執行長Fraser表示。

Fraser於3月升為花旗首席執行長,她將此次調整描述為「加倍努力」財富管理的一部分,因為那裡的成長機會更好。

花旗退出的市場大多在亞洲,截至2020年底,花旗集團的全球消費銀行業務收入為65億美元,擁有224家零售分行和1239億美元的存款。先前,花旗集團公佈第一季度利潤為79億美元,是去年同期水準的三倍多。營收下降7%至193億美元。

受該決定影響的其他11個市場是:澳洲、巴林、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臺灣、泰國和越南。

花旗未來會透過4座財富中心經營亞洲和EMEA消費金融事業,這些財富中心分別是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英國倫敦。花旗會繼續在這些市場提供旗下機構客戶集團客戶產品,該集團涵蓋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

花旗銀行於1964年在台灣成立辦事處,1965年於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台灣花旗則針對此事回應,表示集團所發布在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策略調整,完全不會動搖台灣花旗對台灣及亞太區的長期承諾。透過重新定位發展策略,能將資源更進一步投資於大幅發展我們在台灣的機構客戶業務,涵蓋企業金融暨投資銀行、商業金融、金融市場,和財資暨貿易金融事業。

至於花旗現有在國內的消費金融業務怎麼辦?其實一般的卡友、用戶不用太擔心,基本上現有的權益都不會改變,只是花旗銀行會找到適當的買主來接手繼續。

金管會晚間表示,花旗銀行將只留下企業金融業務,而消費金融業務的部分將要出售。因此,接下來花旗將會在台灣尋找買主出售消費金融業務,就像2017年澳盛銀行將消費金融業務賣給星展銀行一樣,盛傳這次可能星展銀行也將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