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吳佳穎
攝影:黃國霖
文/吳佳穎
亞尼克Yannick名稱的由來,原來是董事長吳宗恩的法文名字。
讀書找不到成就感,國中畢業後,吳宗恩一路當學徒,當初站在就業十字路口三選一,美髮被認為是女性行業、當廚師他又怕刀光血影,於是剩下烘焙師傅選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踏上整天與麵粉、雞蛋、糖攪和的路途也不輕鬆,他曾在貿易商作研發,也在拚命壓低成本麵包坊領低薪當學徒,更在五星級飯店掌廚甜點,為了去法國雷諾特(Lenôtre)廚藝學校進修,他去補法文,老師幫他取了亞尼克這個名字,後來成了你我皆知,捷運站也隨時可見的生乳捲代名詞。
接受採訪這天,天氣明顯轉涼,吳宗恩戴著眼鏡,維持得宜的身材,披掛上毛呢大衣與圍巾,頗有一點法國型男的味道。聊到怎麼從廚房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客人又怎麼教他做生意,話匣子打開,差點停不下來。講到自己代表台灣參賽的驕傲,遇到「法國甜點之神」後學會謙卑,更展現了一介甜點師傅轉為企業經營者,在追求味蕾市場上,不斷的自學、省思的歷程。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 。(圖/記者黃國霖攝)
以下是吳宗恩口述的創業歷程:
亞尼克從2000年開始創業,是一個愛的開始。因為我認識我太太後,有衝動想說「成家立業」。那時候,我爸爸剛好生病過世,百日內,我和太太就結婚,開始創業。我把萬里老家當工作室,開始接代工,當時星巴克剛進台灣、下午茶開始流行,一般咖啡廳需要甜點,我就幫這些咖啡廳「代工」製作蛋糕。
一開始叫的料又不多,有些原料商都懶得送貨到萬里,我要自己到台北拿原料,再坐公車回家,一直到半年後才買貨車。所以,一開始送貨我也是坐國光號,每次拎著兩袋塑膠袋,裝著蛋糕去交貨,交完貨再順便去找新的客戶。我記得很清楚,每次坐公車回來,我就告訴自己,「只要你活下去,就有希望!」。因為創業的人要苦中作樂,你知道嘛,要像蟑螂一樣打不死。
其實我也曾經做過很不好的蛋糕,因為那時廠商跟我說:「吳先生你應該做便宜一點,這樣就有比較多利潤,我們比較會叫貨。」我想,好像也是,就試試看。我的個性就是「他講什麼我就試什麼」的那種人,可是試了老半天,他叫貨還是跟以前差不多啊!
我一想不對,「我越作越便宜,但你生意真的很好、量大,我也作不來,那我應該要反向思考,要跟別人不一樣,我應該是用更好、更棒的食材去作產品。才有辦法拿到更優惠的好原料,作更好的產品。
▲亞尼克的招牌生乳捲。(圖/記者黃國霖攝)
過程中,我發現,我去找工作、找業務是最痛苦的,因為我們是師傅嘛,在廚房才是「我的世界」,但是走出去,做生意,也要跟客人接觸,完全是不同的世界,所以說,我在那段時間調適很久。
第一個月,我記得是兩萬塊營業額,呵呵呵(乾笑),真的是有一點…我自己坐在床頭,就在想說,「我幹嘛!」我那時候已經是師傅,那時候,師傅一個月領五萬五的薪水。
但我清楚,做咖啡廳的代工不是我的目的,我真正的夢想是要開一家蛋糕專賣店。在20、21年前,其實台灣做「純蛋糕店」是很危險的,沒有消費者。可是我當時去日本考察,看到蠻多這種蛋糕專賣店,我一直覺得,台灣未來應該可以經營這一塊。
於是我想,應該要先把客人找出來,就開始從代工的咖啡廳找真正的客人,最起碼有這些固定消費者,再去做我理想的蛋糕店,比較沒有風險。大概就是作這些功課,再一步一步去執行。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聊創業的點點滴滴,說創業就是一股傻勁 。(圖/記者黃國霖攝)
我媽之前作生意,她常跟我說,「做吃的沒有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一樣,你經營餐廳,作得不好吃,即使很好朋友,人家也不來,他就會找方法就不來;但是如果你做得好吃,什麼客人都來!因此我很清楚,我一定要把產品做好,客人才會有意願再回來消費。
我在創業前一兩年,當師傅一直覺得,學不夠,當時流行去日本學,但我發現日本師傅都去法國取經,那我應該去「甜點的故鄉」法國看看。就去法國雷諾特的一個專門烘焙學校,結果讓我大開眼界!哇!甜點可以這樣經營,一個烘焙店,也可以經營學校、經營工廠,甚至還可以代理到其他國家,可以作得這麼專業,行銷得這麼好!
我以前覺得說,麵包店嘛,就是要開在車站牌旁邊,然後在那邊烤麵包,有人潮,這樣就能活下去。可能一個師傅一輩子是做一家店,可是看到法國的觀念是企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讓我覺得有點震撼。
其實在創業前,我也去凱悅飯店、西餐廳做過,也在那種很差很差的那種麵包店待過,當學徒,一個月才賺4000塊,月休兩天,放棄月休兩天,一天還可以賺500元,所以我都不休的,那時候幾乎一年都沒有休息。
我是很認真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比較能屈能伸,很好的環境,我可以做、不好的環境我也作,都是在吸收每一個產業的不同做法,包括食品工廠我也待過。所以說,這些貿易公司、食品公司、五星飯店、餐廳、傳統麵包店、連鎖加盟店,我幾乎都有做過,
其實亞尼克現在的規模跟作法,也是我之前學到的、看到的,可能比別人多一點,所以遇到不一樣的情況,那我就會說,好像這樣也可以、那樣也行,就不會侷限「我只能做什麼」,之前學的都提供我後續在經營上的養分。
不過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於自己,你自己要有一些想法,如果都沒想法,很多東西就是走馬看花,然後永遠就是在「今天我到這邊公司的薪水比上一任多一點」這樣而已。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謹記母親提醒「做吃的,沒有交情」,一定要把產品做好,客人才會有意願再回來消費。(圖/記者蕭筠攝)
我學徒歷程很長,學了七、八年才當師傅,十幾歲當學徒,當完兵回來,還在學!才領一萬多、兩萬多元,我的同期師兄都已經領到五萬塊,他就在笑我啊。可是我覺得,自己好像還沒有準備好,那我就是邊學、邊學。
然後經營企業,可能有一些東西,還是要入境隨俗。我也常常看到那種跨國企業、甜點來台灣,活不下去,因為台灣人有台灣人的口味。
像肉鬆麵包、芋頭、紅豆,這個都是基本,菠蘿麵包,對不對,你不做這個,可能你麵包店就是做不到營業額啊!國際品牌一開始很熱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沒辦法繼續,因為再怎麼樣,像我也是喜歡吃魯肉飯,或是去麵包店,買一些蔥麵包來吃,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所以你在做市場,還是要了解市場的需求,但市場的需要,它也隨時都在變,所以客人的意見很重要,因為他是拿錢出來買的、吃的人,我真的常常覺得是「客人在教我們作生意。」
講到推崇的甜點師傅,法國的Pierre Hermé ,到現在我還是念念不忘。2009年我代表台灣去里昂世界盃比賽,結果分數不理想,我覺得,「他們是不是討厭我們東方人」,就是心理不平衡。你知道,選手就是自己很用心在做產品,又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數,就覺得很鬱卒啊!
我在鬱卒的狀況下,去他(Pierre Hermé )的店,隨意點了他的甜點,然後,我就閉嘴了。真的驚為天人!因為他的東西比我在比賽的還要好吃。他是賣的耶!那不是拿去比賽的,照理,比賽的東西應該是更用心。
後來,我就買他的書來看,他有很多做法都跟我以前想像的不一樣,人家真的做到沒話講。我那時候有體會到,真的要在產品裡面多花點功夫。不然,比賽會讓你覺得,好像自己代表台灣,自己的東西已經世界水準。可是,哇!一山真的還有一山高,人家在店裡賣的,我自己吃了都閉嘴了,好吃太多了,我覺得佩服啊!
就是十年磨一劍,要在自己領域再充實。我不敢說,我們亞尼克現在有多好多好,但就是分享給大家,每一個成功的過程中,一定自己要很清楚、要不斷累積自己、不斷茁壯,把自己的肌肉長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