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口罩卻忽略飲食衛生?0~4歲幼兒腹瀉持續升高

img ]

戴好口罩卻忽略飲食衛生?0~4歲幼兒腹瀉持續升高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人戴口罩勤洗手,使得過去一年來呼吸道感染大幅減少,不過腹瀉門診率與去年同期相當,零到四歲幼童的腹瀉發生率近來甚至有持續升高的現象。醫師提醒,除了飯前便後清潔雙手,食物與飲水的衛生條件也相當重要。

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五月傳出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內腹瀉門診就診率陸續降至百分之二以下,與去年同期差異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當其他年齡層的腹瀉發生率都在降低的同時,零到四歲嬰幼兒拉肚子的情形卻持續增加,六月份的門診就診率已將近百分之九。根據官方資料,春節連假後有多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例,多發生於餐飲旅宿和校園內,而腹瀉原因以諾羅病毒為主。

「臨床上的確注意到這個現象,但確切原因有待更多的檢驗報告」,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吳宗樺說,國內幼兒腸胃炎常見源於細菌、病毒感染,最常出現的禍首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毒方面則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腸道腺病毒,若臨床醫師沒有進一步採樣檢驗,就不清楚確切致病原。但臨床上發現,進入夏季之後,沙門氏細菌感染的腹瀉比例正逐漸升高。

資料來源/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 吳宗樺 製表/聯合線上

細菌、病毒腸胃炎症狀相似,細菌更易造成血便

他說,這些致病原都可能污染食物跟水,再伺機進到人體;無論是細菌或病毒,都可能引起頭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瀉。比較不同的是,細菌會破壞腸壁黏膜、造成傷口,使得患者容易排出血便或膿便;病毒則容易影響分泌水分的細胞失衡,使患者更易水瀉。

一般來說,症狀不嚴重時,可以自行注意營養與水分攝取,並且多休息待疾病康復。吳宗樺建議,在飲食方面,吃得下的話仍應攝食,少量多餐,避免高油脂及高含糖食物即可,也可以適量補充益生菌產品;寶寶也可持續喝奶。在飲水方面,同樣需喝足每天需要的水量;白開水或電解質補充液均可緩解脫水情形,果汁或運動飲料則較不合適。

勿讓孩子吃成藥,五大症狀立即就醫

有的家庭平日就備妥藥局購買的止痛藥、緩瀉藥等,以在身體不適時即時緩解症狀。不過,吳宗樺提醒,嬰幼兒適合的藥量與成人不同,因此家長不可直接讓幼兒服用成藥,也不建議自行拿捏藥量讓幼兒嘗試;過量的止吐藥可能讓孩子出現抽筋、麻痺等錐體外症候群,過度止瀉藥則會抑制腸胃蠕動,增加腸道菌叢過度增生與毒性結腸症的風險。

「家長可以視疾病嚴重程度判斷要不要帶孩子看醫生。如果發燒一天以上未退、上吐下瀉脫水、進食量明顯減少、精神活力變得極差、或是糞便帶有血絲等,就要考慮立刻就醫,」他說。

0到4歲幼童的腹瀉發生率近來甚至有持續升高的現象。 圖/吳宗樺醫師 提供

飲水要煮沸,食物未吃完盡早冰冰箱

要預防腸胃炎,食物與飲水清潔是關鍵的一環,但民眾卻偶有迷思。「飲用水一定要煮沸,」吳宗樺印象深刻,曾經有個只喝配方奶的寶寶持續腹瀉未解,一問發現,爸爸媽媽泡奶時習慣加些礦泉水、降低溫度,但可能正是長期讓寶寶喝下未經高溫煮沸的水,反而因此帶來腸胃炎。

另外,夏季到來,食物在高溫溼熱環境下更易腐敗。吳宗樺建議,食物想隔餐吃,不用等它降至常溫再冰冰箱,而應盡量在一小時內加以冷藏;取出食用時也應徹底加溫、讓核心溫度達攝氏70度以上,才能減少細菌孳長。此外,冰箱內的溫度可減緩微生物生長,但部分微生物在攝氏五度以下仍能增生,因此冰箱內的食物應盡早吃完,也別堆得太多太滿、影響空調循環。

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吳宗樺。 圖/吳宗樺醫師 提供

吳宗樺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秀傳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小兒科專科醫師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會員台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科臨床研究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專長:小兒感染、一般兒科疾病、預防注射、兒童健檢、呼吸道及各項感染疾病

「高強度管制下開放」 微解封成敗看3關鍵

img ]

台灣疫情趨緩,七月十二日能否解除三級警戒?指揮官陳時中昨說,七月十三日後將針對特定場域擬定完善預防措施,可在高強度管制下走向開放的路,包括在某種程度下放寬餐廳內用限制,但仍要觀察整體疫情來決定。由於國際多次解封又破功,公衛專家提出三點建議:一、各場域做好人流管制;二、機動因應小規模感染,強化清零篩查;三盡快提升疫苗覆蓋率,才能因應疫情變化。

疫前正常生活 我排世界倒數第二

經濟學人依旅行、休閒時間、商業活動等三項指標設計指數,台灣距離疫情前的「正常生活」還很遙遠,在全球五十個國家中,台灣「正常指數」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馬來西亞。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說,希望大家再忍耐一段時間,行政院日前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討論如果七月十二日疫情往好的方面發展,就算沒有開放或降級條件,是不是有哪些行業可適度調整,既能兼顧防疫,又能發展經濟、維持生計,這是他現在最關心的事。

陳時中說,提升至三級警戒時曾提及兩大觀察指標,包括每周小於三個群聚、每天少於十個感染源不明病例,就能降至二級,本周幾乎都少於十個不明感染源病例。若有完善的預防措施,加上應變能力,可在較高強度管制下走向比較開放的路,但目前仍以疫情為重,不以開放為目標,要在疫情可控下,讓生活回到正軌。

至於開放餐廳內用部分,陳時中指出,店家應落實距離及設立隔板、不可共用餐具、實施實聯制、體溫量測和清消等條件,如果不能符合,就只能做外帶。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戶外場所只要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可從現在停止室外十人以上聚會,初步放寬至室外家庭與社交聚會人數為一百人以下。至於餐廳是微解封最重要場域,他建議餐廳做好通風,桌椅保持社交距離,入內用餐人數總量管制,微解封用餐時間限制一小時等。

疾管署前署長張峰義說,各部會規畫微解封,得先設定「可管理的情境」與「不易管理的情境」。例如三級警戒規定室內群聚人數不得超過五人,但學校、企業的會議,在強制戴口罩、保持距離、開窗通風下,室內人數可以放寬;餐廳內用則屬於不易管理的情境,業者有辦法拉開距離、架好隔板嗎?業者要善盡管理與防疫責任,才能避免疫情再起。

歐美、日本去年曾重演解封後馬上破功的情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疫苗覆蓋率仍低,「清零篩查」很重要,透過嚴密的監測機制,若有部分地區出現小規模群聚感染,中央與地方就得合作進駐篩檢、居家隔離,控制熱區的疫情,讓其他地區的生活不受影響。

商品推薦

疫情期心肌梗塞竟多拖40分鐘 學會提醒保心三招

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