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智/「當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中華台北的濫觴與正名可能性

img ]

楊貴智/「當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中華台北的濫觴與正名可能性

法律白話文 PLM 28 Jul, 2021

▲ 1964年東京奧運 ,我國以「TAIWAN中華民國 」為名入場。

有關稱呼的爭議與改變,一切要從中國 代表權的爭奪說起。過往,在台北的中華民國,與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在國際社會裡搶先站上「中國」的位置。

也因為兩岸都宣稱自己代表全中國,讓那時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陷入了兩難。為了使「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國際奧委會於1952年決議同時邀請兩岸參加赫爾辛基奧運,結果因為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台北這邊悍然退賽,北京則在台北退賽後,匆忙派出代表象徵性地參與赫爾辛基奧運的最後一場比賽。

而在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台北那次則搶先抵達奧運會場,換北京直接拒絕出賽。

運動員的參賽權益因此成為兩岸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不過這也給蘇聯找到了論述破口,意外地讓我們首次用「台灣」的名義出賽。

圖為東京奧運開幕式台灣代表隊入場。 圖/報系資料照

「名符其實」成為原則

《奧林匹克憲章》基本原則第4條規定:「從事運動為人權,所有人都應被賦予參與運動的機會,且得在不受到任何歧視的情況下,基於奧會精神,即相互瞭解、友善、團結與公平競爭來參與運動」。1

蘇聯便主張「來自台灣的『中國奧委會』管轄範圍事實上無法及於大陸,進而造成來自大陸的運動員被不當歧視」,而1959年的國際奧委會也接受這樣的論述,進而決議暫停我方「中國奧委會」的相關權益,並要求「中國奧委會」必須更改名稱才能恢復權益。

1960年,「中國奧委會」為此配合改名為「中華民國奧委會」,然而因為「中華民國」的英文名稱仍包含China一字,故依舊無法平息爭議。

因此,國際奧委會雖然接受了更名,卻也決議表示「國家奧委會名稱必須與其有效控制的地理領域一致」,也就要求「中華民國奧委會」的運動員必須以「台灣」名義出賽。

這就是1960羅馬奧運、1964年東京奧運以及1968年 墨西哥奧運使用「Formosa」或「台灣」名義出賽的原因;而我國政府,當時則在「制服及開幕、閉幕典禮繞場」的名牌上,使用ROC字樣作為反抗。

退賽抗議,當「中華民國」又被消音

至於我們在奧運的稱呼,又是怎麼變成「中華台北」的?第一槍就是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因加拿大政府拒絕我國選手以中華民國身分入境參賽,我國選擇退賽;此一事件讓國際奧委會再度開始關注中國代表權事宜。

1979年,台美斷交後,因美國不再承認中華民國的官方地位,台北政府失去最重要的後援,也讓北京乘虛而入開了第二槍,進而促成國際奧委會1980年的《名古屋決議》,該決議內容為:

承認北京的奧會名稱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國歌。 中華民國奧會將在「中華台北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下繼續參加奧運會,但須提出不同以往使用的國旗、國歌,並由執委會批准。

台北當局拒絕配合,因此未出席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而由於我國選手連續兩屆缺席夏季奧運,也讓新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滿蘭奇跳下來斡旋解決爭議,擊發了最後一槍。幾經協商,我國奧會與國際奧委會最終在瑞士洛桑簽署《洛桑協議》,確認了以下事項:

台灣奧會名稱變更為「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代表旗幟及標誌,就是梅花內含五環標誌。 國際奧會確保,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今後參加奧運會及其他國際奧會所舉辦的活動,享有與其他國家奧會完全相同的權利與地位。 國際奧會協助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申請加入或恢復所有國際奧會相關的國際運動總會之會籍。

圖為2018年東奧正名公投前,周天成(前排左四起)、林怡君、許淑淨、陳葦綾、楊俊瀚、鄭兆村等選手及教練,呼籲選民投下反對票。 圖/報系資料照

「中華台北」真的是鐵板一塊不能改嗎?

若要拋棄「中華台北」改披「台灣」戰袍,可行的路徑有更名及重新加入兩者。

講到更名,2018年,台灣舉行東奧正名公投,公投主文為「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

當時領銜人紀政女士的提案理由便提及,《奧林匹克憲章》的基礎為「奧林匹克主義基本原則」,該原則的精神強調「不帶任何歧視」、「自主並免受外界影響」,以及不受「政治或其他意見、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地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形式的歧視。」現行的「中華台北」模式,讓台灣人和台灣選手無法以「反映領土範圍和傳統」的名稱參加奧運, 是明顯的歧視。

而行政院所提出的意見書則稱,國際奧委會來函重申任何有關我代表團名稱之變更均須依據《奧林匹克憲章》規定,需經由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同意,且國際奧委會已決議不予同意我國提出的更名提案,惟如公投通過,將促請中華奧會依公民投票結果推動執行。

從上來看,其實民間及政府的說法均有道理,因為國際奧委會過去面對「中國代表權」之爭,便是以「不歧視原則」為經、「名稱反映領土範圍和傳統」為緯,進而摸索出中華台北此一方案。

如同《奧林匹克憲章》第30條第2項的規定,國家奧委會的名稱須能反映其領土範圍及其傳統,且須獲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同意。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將中華台北改為台灣,在法律上,確實要與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重啟談判,進而爭取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同意我們改名。

那麼如果不更名,改以退出國際奧委會再重新申請加入的方法呢?

依據《奧林匹克憲章》第30條第1項規定,本憲章所稱的國家,指的是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獨立國家。那麼為何我們還可以在奧運會看到香港、英屬維京群島、關島等「非國家」參賽?這是因為,此項規定是1996年所修正,而那些地方是在1996年以前申請加入國際奧委會,所以沒有問題。

這樣的作法,也讓英屬直布羅陀在1996年嘗試申請加入奧會的時候,便因「不是獨立國家」遭到拒絕。因此「退出再加入」的成功關鍵便在於——爭取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認定「台灣」是國際社會承認的獨立國家。

小結

東奧正名公投雖然帶來許多風風雨雨,但是每當國際賽事來臨,總是免不了掀起一波中華隊正名的論戰,而「中華台北」不論該何去何從,都需要仰賴全體國人的智慧以凝聚共識,而透過本文這樣簡單整理,希望能讓大家對於中華台北的過去及未來,一起發想更多的可能性。

圖為我國舉重選手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奪下金牌。 圖/路透社

【鏡觀】就叫我們自己台灣吧

img ]

還記得2018年底的時候,台灣有一場「東奧正名公投」嗎?那場公投中,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同意票數有470多萬,占全體投票數45%,不同意票為570多萬票,占了55%,公投案沒過。換句話說,當時多數人認為繼續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就好了,不需要去挑戰國際社會的不公平待遇。

現在正代表台灣(或中華台北)參賽的許多運動員,在當時也紛紛公開表態,反對用台灣名義申請參加奧運。他們的理由不難理解,他們深怕公投一旦過關,後續的政治效應可能會導致他們在奧運中的比賽資格被取消。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幾天前的東京奧運開幕儀式中,「中華台北隊」進場時,日本NHK主播的一句「台湾です」,網路上馬上舉國歡騰,感動莫名。我們自己在公投中否決台灣,然後別人幫我們說出了台灣,同樣一群人卻高興感動到無以復加。台灣之怪,莫過於此。

台灣的怪如果再搭配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民調數字就更顯詭譎。根據他們的民調顯示,此時此刻有超過6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台灣人與中國人都是的比例則為31.4%,至於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只剩下2.7%。六成以上的台灣人認同,為什麼2018年底公投票開出來卻只有45%的人同意東奧正名呢?也就是說,我們當中有很多自認是台灣人的人,實際是贊成繼續用「中華台北」來參與國際間的各項體育賽事,更妙的是這些人在聽到別人幫我們正名時,可能也會跟著一起眼眶泛紅。

東奧台灣正名再創奇蹟!「中華民國」國旗登上加拿大頻道官網

img ]

▲加拿大媒體在官網上的各國奧運獎牌排行榜上,直接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代表台灣。(圖/翻攝自TSN)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2020東京奧運自開幕後,我國代表隊的正名意外成為話題,隨著日本NHK、南韓包括MBC等主流電視台與美國NBC在我國選手登場時,皆在記分板上直接寫上「台灣」,主播甚至直接唱名台灣2字,引發大陸網友不滿。如今,加拿大的體育頻道也直接使用中華民國國旗代表我國,而非使用以往的中華奧會旗。

根據美媒《自由亞洲電台》(RFA),加拿大國內最大的體育頻道TSN,其在官網的獎牌排行榜雖然還寫著「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但在國旗使用上,卻直接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代表我國,而非慣例上的中華奧會旗。對此,加拿大亞裔協會執行長吳權益笑稱,「選手搞不好根本不是來自台北!」

吳權益表示,「選手搞不好不住在台北,也因此『中華台北』4個字並沒辦法代表這群參加比賽的人、也無法代表台灣島上的人,為何硬要把這個名字套在這群人身上?」

報導指出,其實加拿大當地的媒體早已深諳兩岸關係,因此加拿大國家廣播電視公司(CBC)轉播奧運時,其主持人主動提到,代表台灣出征奧運的選手們所舉的旗幟並非自己國家的國旗,是因為北京當局聲稱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個省份,在重重壓力下只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出戰奧運,並舉著奧運會旗進場。

據悉,南韓主流電視台在體育賽事上稱呼我國為「台灣」早已行之有年,一般寫作대만或타이완,前者為韓文稱呼台灣時的漢字發音,後者為英文Taiwan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