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工智慧與區塊鏈金融創新創業大賽」元月16日元智大學舉辦

為推升我國金融產業之數位轉型,深度紮根數位科技與金融領域知識之雙邊融匯,元智大學將於2021年元月16日舉辦首屆「人工智慧與區塊鏈金融創新創業大賽」,即將隆重登場,本次大賽以「駕馭科技 領航金融」為主題揭示大賽的崇高願景,期啟動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創新、與深化應用,以拓展國人的全球視野與創新格局。 元智大學數位金融學群召集人 丘邦翰 教授表示,本次大賽除榮獲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的指導與補助外,亦獲得企業熱情回響與贊助。鑒於第四次工業革命已在全球蔚為趨勢,金融產業數位轉型已成定局,我國金融業必須迅速推升金融科技發展層次以占領變革中的產業制高點。惟我國雖推動「銀行4.0」多時,業界仍多面臨諸多挑戰。有感於此,主辦方乃號召有志一同的產學界共同實踐科技創新的初心,以催生「科技興業、科技強國」的成果,針對金融業面臨的痛點提供切中弊端的創新解決方案,為我國攻占全球金融業制高點。 本次大賽凸顯兩個靚點:首先,主辦方嚴格要求所有參賽團隊必須在路演中如實展現其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的技術內容與能付諸實施的解決方案,不能再如以往比賽中只停留在文字闡述或概念介紹的階段,優勝團隊將獲頒「2021年金融科技創新獎」;其次,為爭取業界認同,主辦方邀集業界並向其說明大賽宗旨,而榮幸獲得首批參與企業的共襄盛舉,包括世大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冠中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世大建設更慷慨贊助「世大建設獎」。來自企業的認同與實質參與標誌著大賽獲得產業肯定的里程碑,也象徵我國在創新創業上全民共雙贏的新局面。活動網址https://reurl.cc/R1obNg

January 10, 2021 · 1 min · Theme PaperMod

亞尼克董座吳宗恩爆料20年創業路 首月營業額只有2萬「自問我幹嘛」!

採訪:吳佳穎 攝影:黃國霖 文/吳佳穎 亞尼克Yannick名稱的由來,原來是董事長吳宗恩的法文名字。 讀書找不到成就感,國中畢業後,吳宗恩一路當學徒,當初站在就業十字路口三選一,美髮被認為是女性行業、當廚師他又怕刀光血影,於是剩下烘焙師傅選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踏上整天與麵粉、雞蛋、糖攪和的路途也不輕鬆,他曾在貿易商作研發,也在拚命壓低成本麵包坊領低薪當學徒,更在五星級飯店掌廚甜點,為了去法國雷諾特(Lenôtre)廚藝學校進修,他去補法文,老師幫他取了亞尼克這個名字,後來成了你我皆知,捷運站也隨時可見的生乳捲代名詞。 接受採訪這天,天氣明顯轉涼,吳宗恩戴著眼鏡,維持得宜的身材,披掛上毛呢大衣與圍巾,頗有一點法國型男的味道。聊到怎麼從廚房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客人又怎麼教他做生意,話匣子打開,差點停不下來。講到自己代表台灣參賽的驕傲,遇到「法國甜點之神」後學會謙卑,更展現了一介甜點師傅轉為企業經營者,在追求味蕾市場上,不斷的自學、省思的歷程。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 。(圖/記者黃國霖攝) 以下是吳宗恩口述的創業歷程: 亞尼克從2000年開始創業,是一個愛的開始。因為我認識我太太後,有衝動想說「成家立業」。那時候,我爸爸剛好生病過世,百日內,我和太太就結婚,開始創業。我把萬里老家當工作室,開始接代工,當時星巴克剛進台灣、下午茶開始流行,一般咖啡廳需要甜點,我就幫這些咖啡廳「代工」製作蛋糕。 一開始叫的料又不多,有些原料商都懶得送貨到萬里,我要自己到台北拿原料,再坐公車回家,一直到半年後才買貨車。所以,一開始送貨我也是坐國光號,每次拎著兩袋塑膠袋,裝著蛋糕去交貨,交完貨再順便去找新的客戶。我記得很清楚,每次坐公車回來,我就告訴自己,「只要你活下去,就有希望!」。因為創業的人要苦中作樂,你知道嘛,要像蟑螂一樣打不死。 其實我也曾經做過很不好的蛋糕,因為那時廠商跟我說:「吳先生你應該做便宜一點,這樣就有比較多利潤,我們比較會叫貨。」我想,好像也是,就試試看。我的個性就是「他講什麼我就試什麼」的那種人,可是試了老半天,他叫貨還是跟以前差不多啊! 我一想不對,「我越作越便宜,但你生意真的很好、量大,我也作不來,那我應該要反向思考,要跟別人不一樣,我應該是用更好、更棒的食材去作產品。才有辦法拿到更優惠的好原料,作更好的產品。 ▲亞尼克的招牌生乳捲。(圖/記者黃國霖攝) 過程中,我發現,我去找工作、找業務是最痛苦的,因為我們是師傅嘛,在廚房才是「我的世界」,但是走出去,做生意,也要跟客人接觸,完全是不同的世界,所以說,我在那段時間調適很久。 第一個月,我記得是兩萬塊營業額,呵呵呵(乾笑),真的是有一點…我自己坐在床頭,就在想說,「我幹嘛!」我那時候已經是師傅,那時候,師傅一個月領五萬五的薪水。 但我清楚,做咖啡廳的代工不是我的目的,我真正的夢想是要開一家蛋糕專賣店。在20、21年前,其實台灣做「純蛋糕店」是很危險的,沒有消費者。可是我當時去日本考察,看到蠻多這種蛋糕專賣店,我一直覺得,台灣未來應該可以經營這一塊。 於是我想,應該要先把客人找出來,就開始從代工的咖啡廳找真正的客人,最起碼有這些固定消費者,再去做我理想的蛋糕店,比較沒有風險。大概就是作這些功課,再一步一步去執行。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聊創業的點點滴滴,說創業就是一股傻勁 。(圖/記者黃國霖攝) 我媽之前作生意,她常跟我說,「做吃的沒有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一樣,你經營餐廳,作得不好吃,即使很好朋友,人家也不來,他就會找方法就不來;但是如果你做得好吃,什麼客人都來!因此我很清楚,我一定要把產品做好,客人才會有意願再回來消費。 我在創業前一兩年,當師傅一直覺得,學不夠,當時流行去日本學,但我發現日本師傅都去法國取經,那我應該去「甜點的故鄉」法國看看。就去法國雷諾特的一個專門烘焙學校,結果讓我大開眼界!哇!甜點可以這樣經營,一個烘焙店,也可以經營學校、經營工廠,甚至還可以代理到其他國家,可以作得這麼專業,行銷得這麼好! 我以前覺得說,麵包店嘛,就是要開在車站牌旁邊,然後在那邊烤麵包,有人潮,這樣就能活下去。可能一個師傅一輩子是做一家店,可是看到法國的觀念是企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讓我覺得有點震撼。 其實在創業前,我也去凱悅飯店、西餐廳做過,也在那種很差很差的那種麵包店待過,當學徒,一個月才賺4000塊,月休兩天,放棄月休兩天,一天還可以賺500元,所以我都不休的,那時候幾乎一年都沒有休息。 我是很認真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比較能屈能伸,很好的環境,我可以做、不好的環境我也作,都是在吸收每一個產業的不同做法,包括食品工廠我也待過。所以說,這些貿易公司、食品公司、五星飯店、餐廳、傳統麵包店、連鎖加盟店,我幾乎都有做過, 其實亞尼克現在的規模跟作法,也是我之前學到的、看到的,可能比別人多一點,所以遇到不一樣的情況,那我就會說,好像這樣也可以、那樣也行,就不會侷限「我只能做什麼」,之前學的都提供我後續在經營上的養分。 不過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於自己,你自己要有一些想法,如果都沒想法,很多東西就是走馬看花,然後永遠就是在「今天我到這邊公司的薪水比上一任多一點」這樣而已。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謹記母親提醒「做吃的,沒有交情」,一定要把產品做好,客人才會有意願再回來消費。(圖/記者蕭筠攝) 我學徒歷程很長,學了七、八年才當師傅,十幾歲當學徒,當完兵回來,還在學!才領一萬多、兩萬多元,我的同期師兄都已經領到五萬塊,他就在笑我啊。可是我覺得,自己好像還沒有準備好,那我就是邊學、邊學。 然後經營企業,可能有一些東西,還是要入境隨俗。我也常常看到那種跨國企業、甜點來台灣,活不下去,因為台灣人有台灣人的口味。 像肉鬆麵包、芋頭、紅豆,這個都是基本,菠蘿麵包,對不對,你不做這個,可能你麵包店就是做不到營業額啊!國際品牌一開始很熱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沒辦法繼續,因為再怎麼樣,像我也是喜歡吃魯肉飯,或是去麵包店,買一些蔥麵包來吃,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所以你在做市場,還是要了解市場的需求,但市場的需要,它也隨時都在變,所以客人的意見很重要,因為他是拿錢出來買的、吃的人,我真的常常覺得是「客人在教我們作生意。」 講到推崇的甜點師傅,法國的Pierre Hermé ,到現在我還是念念不忘。2009年我代表台灣去里昂世界盃比賽,結果分數不理想,我覺得,「他們是不是討厭我們東方人」,就是心理不平衡。你知道,選手就是自己很用心在做產品,又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數,就覺得很鬱卒啊! 我在鬱卒的狀況下,去他(Pierre Hermé )的店,隨意點了他的甜點,然後,我就閉嘴了。真的驚為天人!因為他的東西比我在比賽的還要好吃。他是賣的耶!那不是拿去比賽的,照理,比賽的東西應該是更用心。 後來,我就買他的書來看,他有很多做法都跟我以前想像的不一樣,人家真的做到沒話講。我那時候有體會到,真的要在產品裡面多花點功夫。不然,比賽會讓你覺得,好像自己代表台灣,自己的東西已經世界水準。可是,哇!一山真的還有一山高,人家在店裡賣的,我自己吃了都閉嘴了,好吃太多了,我覺得佩服啊! 就是十年磨一劍,要在自己領域再充實。我不敢說,我們亞尼克現在有多好多好,但就是分享給大家,每一個成功的過程中,一定自己要很清楚、要不斷累積自己、不斷茁壯,把自己的肌肉長強壯。

January 10, 2021 · 1 min · Theme PaperMod

有關青年政策的思考 讓青年從迷茫中走出來|香港01|周報

去年延遲發表的《施政報告》,縱然嘗試協助青年尋找人生方向,但仍然未能贏得青年的心。當然,這方面媒體得負上責任、公關得負上責任。但歸根究柢,要改變年輕人對特區政府不信任的態度,唯有在施政上對症下藥,才能讓他們從迷茫中找到出路。 如今香港不少年輕人都對前景感到悲觀,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他們難以安居樂業。「置業難」這個議題相信市民都知道,但須知房屋問題並不單純是「能買與否」或「可住與否」的問題。今次《施政報告》雖有一些暫時性措施,卻無法滿足中長期的房屋需求。「置業難」於是成為「青年問題」一個突出的表象。 「置業難」於是成為「青年問題」一個突出的表象。(資料圖片) 坊間常常流傳「青年問題」這四個字。青年本身不是問題,但青年與年長一輩之間的鴻溝,卻構成了香港過去幾年來眾多頗為嚴重的問題。青年問題盤根錯節,必須抽絲剝繭,加以剖析,才能梳理出一些頭緒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經濟瓶頸 上流停滯 我們要先看一看香港的行業發展。現時香港經濟過於單一,高收入職位集中在幾個特定行業,如金融服務業。舉例來說:投身公職或從政,並非部份評論所指的「筍工」,參與者要不是真的對公職有熱忱,便是因為本身條件較優越,能夠身兼數職去擔任代議士。畸形的經濟結構導致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少畢業生要面對起薪點偏低、難以向上流的情況。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青年多不勝數,政府卻未曾着力發展多元產業來吸納人才,使很多研習藝術或創作的青年學無所用,不少人最終被迫進入金融服務業。 現時香港經濟過於單一,高收入職位集中在幾個特定行業,如金融服務業。(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回想「遍地黃金」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從製造業主導轉型至服務業主導。資料顯示,製造業佔就業人數比例由1996年的16%跌至2006年的6%,服務業卻由74%上升至85%。較顯著的升幅包括進出口業、地產商業服務、金融及保險業,以及社會服務業,而該類行業一般需要較高的語言及專業技能,因此提供不少向上流的機會予學歷水平日漸提升的青年,他們只要勤奮便有能力置業。今日社會發展遇到瓶頸,金融服務行業已近飽和,導致青年難以找到機遇。雖然政府設立青年發展委員會,嘗試為青年提供生涯規劃或一些實習機會,但受惠人數始終有限。 那大灣區呢?香港近年的政治風波令陸港兩地互不信任,不少人只要聽見「大灣區」、「內地」或「大陸」等字眼便感到厭惡,遑論北上工作。十五年前,陸港關係較為和睦之時,超過20萬香港市民前往內地工作(佔香港總就業人口7%),現在不少年輕人卻不情不願。可預見的是,香港政局及文化層面的深層次矛盾一日未能拆牆鬆綁,願意北上發展的青年都只佔社會中少數。 更令人感到無奈的是,在文化生活及價值觀層面上,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皆是以最疏離的形式與內地共處。為何青年普遍不願前往內地發展?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石中堅 一群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的90後 相信香港必須自身從根本上改善管治 才能在環球政治中及中國崛起下 維持其獨一無二的地位,讓「一國兩制」重回正軌 上文節錄自第24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4日)《有關青年政策的思考 讓青年從迷茫中走出來》。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羅馬式蓄水池險被拆毀 政府保育思維亟需更新 莫加深兩地矛盾和消極情緒 黎智英保釋之爭 法庭已經依法判案 政治操作還需摒除 理清「12港人案」始末 心理衞生教育的缺失 港人精神有病不自知 「霸主地位」代價日大 美國自墮「美元陷阱」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 「後新冠」地緣政治新戰線 大國押注生物醫藥發展 「細胞肉」獲准上市 下一步,人造母乳?

January 10, 2021 · 1 min · Theme PaperMod

國民黨未掌握青年喜好 何元楷:我們正在改變 - 生活

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上任後,強化連結青年,並由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擔任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啟動已20年未舉辦的革實院營隊,政大歷史所研究生何元楷因此加入,並出任國民黨青年團副總團長。論及國民黨與青年仍有距離,他坦言確實未掌握青年喜好,但已逐漸改變,強化青年參政與溝通。 仍在研究所就讀的何元楷,是革實院171期營隊成員,最推崇的政治人物是前總統蔣經國、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以及被視為我國科技教父的李國鼎。 雖身為年輕一輩,沒有親身歷經這些政治家在位時期,何元楷說,但他曾看過一張照片,時間背景是中橫公路建造時期,「我看到經國先生與榮民一起吃便當,這張照片深深打動我。」 何元楷也提到,他在馬政府任內成長,前總統馬英九也是他非常喜歡的政治人物,但在他就讀高中準備大學時,爆發太陽花學運,周圍同學對國民黨因此呈現的都是負面理解狀態,但當時的學運代表林飛帆與陳為廷等人,不只言行「走針」,更帶有很強烈的政治目的,這起事件讓他對政治萌生興趣。而實際投入黨務工作之後,讓他獲得管道,能夠對外表達並實踐自己的理想。 論及國民黨與青年連結仍有待加強,甚至年輕一輩對國民黨的認同度還是不高,何元楷強調,江啟臣提供很多機會,讓青年軍表達個人意見與專長,他也時常參與國民黨大小型記者會、公聽會,並讓他錄製Podcast,分享黨務經驗,也開通電商平台,就是希望增加與年輕人的溝通,但總得面對親朋好友的質疑,像是身邊有同學質疑他:「你入黨,你是中共同路人嗎?」或是問他:「你是不是在舔共賣台?」類似問題,他也都會主動回答。 何元楷提到,民進黨網路宣傳戰術很強,年輕一代普遍都被影響,因此支持民進黨,但他熟識的同學拋出這些強烈的質疑,都是出自於不了解,還有長期被網路訊息所影響,而九二共識更因此被民進黨抹紅,不被年輕人接受。 何元楷強調,他自己是標準的「中華民國派」,支持的是九二共識的「憲法一中」,「這個中,就是中華民國」,唯有在這個架構下,兩岸交流才能維繫,民進黨卻把兩岸交流打成是被大陸統戰,「我們都是成年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學生或年輕人去交流,相信都能自己判斷有沒有被統戰」,不應隨著民進黨起舞,而亂貼政治標籤。 (旺報 )

January 10, 2021 · 1 min · Theme PaperMod

全家「真威」年營收破850億元 就靠這6招立天下

全家便利商店8日公告2020年12月合併營收72.6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8.56%;累計全年合併營收達853.66億元,年增9.82%,不僅改寫歷史新高,更是全家年營收首次站上8字頭、突破850億元大關,表現相當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全家合併營收在2020年5月首次突破單月70億後,迄今連續八個月營收都保持在70億之上,維持穩定成長態勢。全家表示,綜觀12月營運表現,成長來自於店數增加、整體鮮食成長、年菜預購,以及電商「雙12」較往年活絡,也帶動網購包裹代收件數成長。 全家2020年前11個月業績就超越2019年全年,一方面來自全家持續快速拓點,統計至2020年12月底,全台總店數達3,770家,全年度「淨增加」222店,換算平均每月淨增加18.5店,成功推升整體營業規模。 再者是會員經濟的貢獻,全家會員人數穩居四大超商之冠,目前累計近1,300萬會員,會員貢獻營收比重也拉高到近五成;隨著會員數跟黏著度提升,奠基在會員服務上的「隨買跨店取」APP咖啡寄杯服務也有顯著成長;另旗下自有支付工具(My FamiPay、Fami錢包)也累計逾200萬會員使用,2020年交易筆數達2,000萬筆。 此外,針對差異化鮮食部分,在後疫情宅經濟推波助瀾下,全家2020年積極攜手「餐飲A咖」聯名,陸續跟台鐵便當、山海樓、鼎泰豐合推聯名鮮食,創造的業績平均可比一般商品高出二成;聯名策略也從冷藏鮮食擴大到冷凍鮮食,如林聰明砂鍋魚頭、樂雅樂等聯名品牌都有不錯效益。 展望1月營運,全家表示,即將進入農曆年,除了應景的開運福袋、過年氛圍鮮食將陸續推出,年菜預購也進入最後衝刺的階段,皆可望助攻業績表現。 在新服務方面,全家今年將跨足電子支付,已向金管會遞件申請設立專營電支機構,一旦取得營業執照,屆時新的電子支付工具即可跨出自家通路,打造更強大的「會員生態圈」,想像空間更大。此外,全家2020年正式亮相的「科技簡配店」也準備好在今年進軍全台辦公大樓,以首家店測試效益來看,單店僅5.5坪大、平均可為母店帶來一成業績增長,一旦成功擴大複製,可望再挹注營運表現。 更多 CTWANT 報導 (中時新聞網)

January 10, 2021 · 1 min · Theme PaperMod